海嘯|香港逾70年錄9次引發水位異常 全與須發出海嘯警告有距離

Date: Category:社会新闻 Views:3 Comment:0

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(Kamchatka)7月30日發生8.8級地震,日本沿岸多地發布海嘯警報。香港天文台下午1時30分發出「海嘯報告」,指若海嘯持續,將會於今日下午5時左右到達香港,並會每5至60分鐘再次出現,預計只會比正常潮水高度高出約0.1米或以下,對香港影響很小。

根據香港的海嘯警報系統,如預料南海或太平洋發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海嘯,導致香港受顯著海嘯 (即海嘯高度比正常水位高出0.5米或以上) 影響,而預計海嘯會在三小時內抵達香港,天文台會發出「海嘯警告」,如香港可能受海嘯影響但預料香港的海嘯不顯著,天文台亦會發出「海嘯報告」通知市民。

翻查資料,香港曾經9次記錄得海嘯引發的輕微水位異常,導致水位在正常潮位以上高度最高的一次在1988年6月24日,當年呂宋海峽地震,令海嘯高度比正常水位高出0.3米,但與須發「海嘯警告」的0.5米仍有距離。

海嘯侵襲日本東太平洋沿海,日本北海道上空的直播畫面。(NHK)

天文台:菲律賓群島及台灣阻隔大部份太平洋海嘯

香港天文台網頁指,大部份海嘯由海底地震所引致,由於香港的地理位置,菲律賓群島及台灣阻隔了大部份太平洋發生的海嘯,使它們不能直達香港。雖然海嘯可透過折射抵達,但它們的能量會大大減弱。因此,香港受嚴重海嘯影響的機會不大。

網頁指,當地震發生並可能引發海嘯時,天文台會時刻留意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(PTWC)及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(SCSTAC)發出的有關消息,並密切注意西太平洋、南海和本港境內水位監測站所錄得的水位變化。

「海嘯警告」與「海嘯報告」大不同

根據香港的海嘯警報系統,如預料南海或太平洋發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海嘯,導致香港受顯著海嘯 (即海嘯高度比正常水位高出0.5米或以上) 影響,而預計海嘯會在三小時內抵達香港,天文台會發出「海嘯警告」,如香港可能受海嘯影響但預料香港的海嘯不顯著,天文台亦會發出「海嘯報告」通知市民。

香港曾經9次記錄得海嘯引發的輕微水位異常

日期 / 震中地點 / 地震矩震級 / 香港錄得最高的水位異常(正常潮位以上高度)

1952年11月5日 / 堪察加 / 9.0 / 0.15 米
1960年5月24日 /智利 / 9.5 /0.3 米
1985年3月4日 /智利 /7.9 /少於 0.1 米
1988年6月24日 /呂宋海峽 / 5.7 / 0.3 米
2006年12月26日 /台灣南部附近海域 / 7.1 / 少於 0.1 米
2010年2月28日 /智利/8.8 /少於 0.1 米
2011年3月11日 /日本本州以東海域 / 9.0 / 0.2 米
2022年1月16日 /湯加火山 /5.8 /約 0.1 米
2024年4月3日 /台灣花蓮以東海域 /7.3 /少於 0.1 米

2025年7月30日,日本千葉縣,圖為東京放送公司影下4條鯨魚擱淺在館山市一個海岸擱淺。(截圖自YouTube@1tbsnewsdig)

Comments

I want to comment

◎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,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.